“既然你們雙方當事人都同意本次調解,就請簽名捺印吧。”12月12日16時許,連云港市海州區隴海東路發生一起行車糾紛,郁洲路警務工作站民警現場調解完畢,當即開啟移動警務終端,將調解協議打印出來交給了雙方當事人。
今年以來,連云港市公安局海州分局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,以“市縣主戰、派出所主防”實戰化職能體系建設為指引,科學堅持民意導向與實戰需求,統籌推進城區“1、3、5”分鐘快反體系和巡處一體化改革,高標準建成了智能化郁洲路警務工作站,高效率承擔了巡邏防控、應急處突、接警處警、糾紛調處、服務群眾等主要職能,既將一站式為民工作做到了百姓家門口,又為派出所“減了負”,創造了互補雙贏的新格局,受到多方肯定與好評。
警力全覆蓋,多警聯動以快制勝
該警務工作站位于解放東路與郁洲北路交叉處,地處新東、市東兩個派出所結合部,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,扼守了進入城區的咽喉要道,防區覆蓋范圍東至凌洲西路,西至龍尾河,南至海連東路,北至人民東路,警力覆蓋文峰廣場、大潤發、萬潤街、第二人民醫院、一附小等重點部位。
針對以往該巡防區域范圍大、出警到場時間長,間接造成警務效能低的現象,海州分局果斷從見警管事處突職能實情出發,本著科學、高效的原則,布建了郁洲路警務工作站,并以此為樞紐,優化“1、3、5”分鐘快反勤務機制。警務運行中,全面打破原有“管治安不管交通、管交通不管治安”的警種長鳴界限,強化市區兩級巡特警、交警、派出所警力高效聯動,發揮1+1+1>3的警務效能;著力圍繞“四橫四縱”主干道顯性用警、動中備勤、先期快接,隨時承接求助、糾紛類全量警情,聚力打造3.6平方公里5分鐘警情處置圈,實現重大敏感警情秒級響應。
“郁洲路警務工作站的建立,有效解決了轄區群眾見警時間長、警力投放少、巡防效能低等難題。目前,出警到場時間平均2分50秒,同比縮短了60%。”海州分局副局長金剛說。
警務站民警在街頭巡邏
巡處立體化,科技賦能提質增效
海州分局緊密結合防區治安特點,優化定點備勤模式,將該站工作范圍劃分為2個巡區、4個網格,設置8條必巡線、13個必到點、2個快反點,適時采用警車、鐵騎、視頻、無人機巡防,形成了“警車+步巡”“實兵+視頻”“地面+空中”的全時空、立體化巡控維穩格局。該站配備15名民警、30名輔警,實行全天候、四班三運轉工作模式,有警出警,無警巡邏,快速反應,巡處閉環。全體警員認真開展早中晚護學、上下班高峰勤務、重點時段巡控等屯警街面工作,極力滿足了警情處置、巡邏防控、服務群眾等方面“急難險重”任務的現實需求。
現場調解
在此基礎上,該站通過大數據賦能,充分應用智慧實戰平臺,讓警力、警情、街面態勢一屏感知,有效實現了智慧導巡、高效出警、精準防范。同時,依托警情動態熱力圖,將每日警力部署精準調整到防區每條街道、每個路口、每處部位;依托4G智能終端和無人機等可視化賦能設備,全程調度、指導和監督接處警工作,同步推送處置措施、防范要點;依托人臉探頭、WIFI探針等前端感知設備打造“智慧邊界”,將盜搶前科、網上逃犯等重點人員納入管控范圍,全力落實預警管控措施和開展有針對性、精準化的巡邏盤查,做到“好人不打擾,壞人不放過”。
在警務站內調解糾紛
服務零距離,警務前移便民利民
據站長唐建平介紹,郁洲路警務工作站按照"警務前移、陣地前移、服務前移"的要求,24小時動中備勤、精準巡防,不斷提高見警率、管事率,讓群眾切實感受到了“安全觸手可及、警察就在身邊”。
郁州路警務工作站
工作中,為深入推進巡處體制改革,實現矛盾不出站,郁洲路警務工作站從智能化角度出發,配套建設了矛盾調解中心,組建了“三官一律”、退休人員、好鄰居等專職兼職調解隊伍,形成了效果頗佳的多元化解機制,并以中國傳統文化“八德”為底蘊,設立了孝悌、誠信、禮讓、廉恥四間具有相應典故的特色調解室,讓糾紛當事人在不知不覺間產生共鳴,主動達成和解的意愿。同時,為實現“線上線下”規范調解,矛盾調解中心還搭建了“海E調”平臺,可多方實時視頻通話,同步進行音視頻錄音錄像。此外,一線出警車還配置了移動警務調解終端,民警對現場調解完畢的糾紛可當場打印調解書、錄入電子簽名等,有效確保了讓數據多跑路、群眾少跑腿。
警務站民警指導市民辦理業務
據悉,該站還以打造“家門口的派出所”為創新目標,不斷拓展完善便民利民軟硬件設施,全天候為群眾提供報警求助、法律咨詢、反詐宣傳等便民服務,并在接待大廳設立了愛心驛站,在自助服務區增設了出入境證件簽注、身份證證明打印等設備,較好地將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變成了“零距離”。
鄭重聲明:發布此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,與本網站立場無關。不保證該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數據及圖表)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、真實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時性、原創性等。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刪除。
聯系電話
微信掃一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