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來,白崖派出所按照縣局“心連心”警務室創建要求,高度重視社區警務工作,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,增強人民群眾國家安全意識、公民意識和民族團結意識為目標,以接近群眾零距離,打造服務群眾的橋頭堡為基本,堅定不移推進“心連心”警務室創建走深做實,全力創建了11個“心連心”警務室,6個警務室已實現單獨辦公,剩余5個警務室與村委會合署辦公,共配置社區民警、輔警11名,現已全部開門辦公,全面開展社區警務工作。
“1+公安+N”多元共治警務
小坡“心連心”警務室社區民警實行“巡回駐室”制,在警務室開展接處警、矛盾糾紛排查化解、業務現辦等工作,每周在警務室工作時間不少于48個小時,實現群眾少跑路,不跑路。充分運用“1+公安+N”(“1”是指由一名鄉黨委領導牽頭包抓,“公安”是指社區民警具體組織實施,“N”是指司法所、村委會、村、組長等人員)多元共治警務模式,充分發揮“N”元力量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組織協調、化解調處等重要作用。
“黨建+治理”構建共建、共治、共享新格局
庫房溝警務室圍繞基層治理“1133”工作機制,堅持以黨建為引領,踐行“共建、共治、共享”的鄉村治理體系,在鄉黨委功能型黨支部領導下,成立庫房溝村功能型黨小組,整合白崖派出所、法庭、司法所、村委會、法律援助律師、志愿者服務隊等力量,在白崖鄉庫房溝村成立了基層鄉村綜合治理大院。工作實踐中,積極探索出“1+警、司、法+N”三層級常態化摸排調處工作機制,確保無民轉刑、刑轉命案的發生。
主動當“群主”,實踐“微警務”
白崖警務室社區民警積極建立“警民微信群”,進一步延伸了服務觸角,拓展了服務區域,提升了服務時效,鄉鎮包村干部、村“兩委”成員,寺管會成員、每戶村民至少有一人進群,實時開展交流,達到了“牽一發而動全身”的效果。在工作中,不斷完善微信服務模式,挖掘微信功能,初步實現了微信群集“安全知識宣傳、情報信息收集、矛盾糾紛調解、群防群治聯防和警民關系共建”的五大職責定位,探索創新了農村警務新模式。
警務專干駐室制,服務群眾不缺位
舊堡警務室自創建開展工作以來,因警務專干兼職村會計,借助有利條件,舊堡警務室實現了“警務專干駐室制”,與社區民警無縫對接,做到了全天候服務群眾。聚焦群眾所思所想、所期所盼,做到社區警務工作心系群眾,服務百姓。
拓寬便民新舉措,提升服務高質量
為搭建服務群眾新陣地,打通服務群眾“最后一公里”,各警務室推出系列便民利民業務,使群眾“不跑路、少跑路、跑短路”,方便在警務室內領取新辦理身份證、補辦戶口簿、開具無違法犯罪記錄證明、車輛違章信息查詢等公安業務,并針對殘疾人、孤寡老人、烈軍屬等有特殊困難的群眾,需要辦理居民身份證、戶口等事項,社區民警提供上門服務。
鄭重聲明:發布此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,與本網站立場無關。不保證該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數據及圖表)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、真實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時性、原創性等。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刪除。
聯系電話
微信掃一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