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是深夜23時,110值班民警郭師傅又一次把大家的心提到了嗓子眼。
“我已經不發燒了,我進來先抵上……”
“你才陽了三天,我已經陽了五天了,我來……”
“你昨天剛值完白班,我癥狀不重,還是我進來……”
“我年紀最小,而且我是男生,其他姐姐娃娃還小,就我進來算了”剛進110崗位不久、才陽了4天的小楊主動回到了崗位上。
“喂,您好,這里是大理市公安局110接警服務平臺,請問有什么可以幫您?……”
平時5個人的工作量,今晚壓在了兩個人的身上。大理市公安局110崗接警員有19個,四班三運轉模式開展工作,通俗易懂地講,就是19個人分4個班,每班5個人左右,每班負責12小時接警工作,連天晝夜負責全市110接警、派警等警情“第一關”工作。
大理市的接警量每年在21萬個報警電話左右,換算到以天為單位,每天要接將近580個電話,平均到每個接警員要接差不多60個電話左右,每個電話接警處置需要經過簡單詢問、指令出警、登記錄入、督促反饋等等程序,平均每起警情耗時要4分鐘左右,這還是非常熟練的接警員才能達到的標準,也就是說每個接警員需要花整整4個小時在不斷對話中去完成工作。
每逢春節、五一、國慶等節假日,各類報警井噴式增長,接警員更是忙得連吃飯、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。電話鈴聲此起彼伏,普通人就仿佛陷入了漩渦,承受能力差得焦慮癥馬上讓人心煩意亂。
疫情感染的速度明顯超出一切預案和補救措施,19個接警員已經陽了10個,有癥狀的還有好幾個,9個人支撐起了19個人的工作。
預備的人員也陽了不少,而且預備的人員一下子也跟不上110的節奏,難以上手,即使勉強能上手,全市的市情不熟、區域劃分不熟、警情應對不熟,應對群眾報警哪句說輕了、哪句說重了、哪句說偏了、哪句說不到位了,都有可能引起群眾的投訴。
沒有金剛鉆就攬不了瓷器活。110崗位,不但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藝術、群眾工作能力、信息化運用能力,更要有熬更守夜的體力、處理棘手問題的抗壓力……
此時此刻,冷清清的冬夜,電話顯得異常刺耳,接警員全程戴著口罩,喝口水都要跑到天臺上,而且只敢抿上一小嘴潤潤喉嚨,他們不敢大口喝,因為沒時間上廁所。
10個陽了的接警員,每天都有人在申請回到崗位上,暫時沒有陽的9位,說無論如何表示會撐到他們轉陰那天。
鄭重聲明:發布此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,與本網站立場無關。不保證該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數據及圖表)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、真實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時性、原創性等。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刪除。
聯系電話
微信掃一掃